各有关单位:
为激发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理论创新能力,促进具有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的原创性成果产出,提升学校人文社科学科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现决定开展我校2025年度社会科学原创科研培育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社科原创培育项目)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 培育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提升我校中医药人文社科研究原始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促进中医药特色社科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支撑,产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原始创新社科成果,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项目类型
本次社科原创培育项目包括重大团队/项目类和个人原创探索类项目。其中,重大团队/项目类资助2-4项,学校配套经费8-12万元,旨在支持我校社科研究团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问题,开展高水平、系统性研究,培育具有冲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冷门绝学团队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等国家级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以及国家级咨政建言成果的潜力课题;本项目重点资助研究基础扎实、团队实力突出、选题具有重大理论或实践价值的研究方向,通过强化有组织科研,提升我校社科研究的核心竞争力。个人原创探索类项目资助7-15项,每项学校配套经费2-3万元,旨在支持潜心开展原创性、前瞻性的我校社科研究人员,鼓励“坐冷板凳”等学术精神、培育具有长期学术价值的思想成果;本项目重点资助研究思路新颖但还未获得外部资助的社科研究课题,为研究人员提供宽松的学术环境,助力产出具有思想深度和理论突破的高水平成果。
社科原创培育项目执行期为两年,资助经费分两次拨付,立项后拨付50%,通过中期评估后拨付50%。
三、申报要求
申报者须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无学术不端行为或师德师风问题。
2. 项目申请人须为我校在职教职工,个人原创探索类项目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
3. 项目应具有突出的理论创新价值或实践指导意义,研究问题明确、视角独特,研究框架系统完整,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4. 有任何在研项目者(立项不资助者除外),不得申报个人原创探索类项目。
5. 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出版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专著,或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或在中外学术交流中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得到学界同行认可。
四、项目结题成果要求
结题成果包含论文、专著及研究报告三类,重大团队/项目类必须包含二类以上研究成果且至少包含一部专著。研究成果为论文的,结题时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SSCI(或三报一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获得部省级以上社科奖励(排名前3),可充抵CSSCI论文1篇;研究成果为专著的,字数以20万字为宜,需提交查重报告(重复率请控制在12%以内);应用研究成果应为研究报告(不少于5万字,重复率请控制在15%以内)的,需提交立项后取得的厅局级以上单位采纳证明至少1个,且提交1篇咨政建言材料(0.5万字左右)。自由探索类项目结题时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SSCI(或三报一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
五、申报、评审与结项程序
(一)申报时间。重大团队/项目类申报截止至7月9日下午3点;个人原创探索类申报截止至9月30日上午11点。请各单位于截止日前将本单位申报材料(1式1份)统一报送至科技处社科管理办公室,联系人:陈海丽;联系电话:85811226。电子稿发送至邮箱nzyskb@njucm.edu.cn。
(二)评审方式。项目立项实行专家评审制度。评审结束后在全校范围内公示,无异议下达项目立项通知。
科学技术处
2025年7月2日
2025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社科原创探索类项目投标书(重大团队项目类).docx
2025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社科原创探索类项目投标书(个人原创探索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