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20年12月12日
会议形式:线上会议
具体安排:
时间 | 题目 | 主讲人 | 主持 |
08:30-09:00 | 开幕式、主席致辞 | 麻彤辉 | 杨烨 王洪波 |
铁璐 |
09:00-09:30 | Targeting liver organotropic metastasis | 潘景轩 | 张勇 王洪波 |
09:30-10:00 | 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药物先导结构发现:靶点与新分子实体 | 沈旭 |
10:00-10:30 | 冠状病毒T细胞应答机制研究进展 | 赵金存 | 王立辉 王培 |
10:30-11:00 | 靶向免疫微环境的递药及治疗策略 | 黄永焯 |
11:00-11:30 | 微生物天然产物的基因挖掘和生物合成研究 | 戈惠明 | 蔡本志 杨烨 |
11:30-12:00 | 酒精肝与衰老 | 王华 |
13:30-14:00 | 创新药物研发的机遇与挑战 | 张健 | 欧阳亮 曹岗 |
14:00-14:30 | Decipher Human T-cell development by 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 | 胡洪波 |
14:30-15:00 | 环状RNA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 | 姚红红 | 铁璐 武大雷 |
15:00-15:30 | 仿生器官芯片研究 | 赵远锦 |
15:30-16:00 |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中慢性炎症的发生机制和新药发现 | 梁广 | 鲁明 顾春艳 |
16:00-16:30 | Core-Scaffold-Inspired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Drug-like Compounds via Organocatalysis | 韩波 |
16:30-16:50 | 闭幕式 | 梁广 | 杨烨 |
专家简介(以下按姓氏拼音首字排序):
1. 蔡本志,博导,青年长江学者,黑龙江省临床药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中国药师协会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专委会青年委员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7项课题。发表SCI收录论文76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并列)在JACC、Nat Commun、Cell Death Differ、STTT、JPR、Mol Ther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48篇。荣获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优秀药理学家奖、中国药学会赛诺菲安万特青年生物药物奖、亚太青年药理学家联盟会议优秀英文报告奖等。获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20项科研奖励。Biomaterials、Theranostics、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等30余个SCI杂志审稿人。
2. 曹岗,男,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中大远志名师,担任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药炮制与配伍机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包括浙江中医药重大项目、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等研究项目10余项。系列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Nat Commun、Redox Biol等发表SCI源学术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奖;申请专利24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3项。
3. 戈惠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2002和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而后留校任教,期间在2010-2012以及2012-2015年间分别在南大化学化工学院和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的发现和生物合成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Proc. Natl. Acad. Sci. USA、J. Am. Chem. Soc、Angew. Chem.、Chem. Sci.等刊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19年)、优秀青年基金(201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等资助,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2020年)、日本化学会CSJ Lectureship Award等奖励。
4. 韩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首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首届“天府万人计划”天府科技菁英、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中华中医药杂志》青年编委、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及青年基金1项,主研重点项目1项)、“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基金、四川省科技重大前沿项目等十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人才项目资助。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IF大于10论文4篇,IF大于5论文33篇,学科领域一区论文36篇,引用次数大于100论文3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Nature Index自然指数期刊12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
5. 胡洪波,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年9月-至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09年–2015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系,博士后,讲师;2006年-2009年,美国贝勒医学院免疫学系,博士后;2002年-2005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主要从事分子和细胞免疫学研究,集中在T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中信号传导以及分子调节机制等方面。2015年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和四川省千人计划。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杰青”项目资助。已经在国际一流期刊Nature、Immunity、J Exp Med、PNAS和Cell Research等发表论文共40余篇。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蛋白质专项、干细胞专项和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等多项课题。
6. 黄永焯,研究员,2010年7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课题组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基于先进递药策略改善疾病治疗,包括靶向递药技术、联合共递药、透皮促透等应用。现任Nano Letter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编委会成员,担任多个国内杂志的编委或青年编委(药学学报(中英文版)、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药学进展),还担任了多个期刊的客座编辑(专刊):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14), Current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2014),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7), Biomaterial Science (2019)。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国内多个学会委员。2011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3年获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5年中科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获得优秀和2016年获得中和-青年多肽科学家奖,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及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7. 梁广,杭州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温州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千人计划,主要从事炎症相关疾病新靶点、新机制和新药发现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课题十余项,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7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教育部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
8. 鲁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优青获得者、江苏省杰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医科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天元学者。长期致力于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药物靶点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 Commun、Cell Death Differ、Aging Cell、Antioxid Redox Signal、JASN等高影响力期刊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委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9. 麻彤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院长。200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成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获得者,2006年入选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期从事细胞膜水通道蛋白基因功能、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和天然产物高通量筛选研究,建立了国际先进的中药天然产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在细胞膜水通道基因功能,氯离子通道调节剂和天然产物高通量筛选新技术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课题、美国囊性纤维化基金会新药发现专项课题及中药企业横向课题等。撰写文章被SCI收录120余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500,被SCI源期刊引用13000余次。2015-2017年入选ELS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医学)。培养大量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其中42人已获得博士学位。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省部级科技奖6项。
10. 欧阳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以药物化学为研究方向,长期从事细胞自噬原创靶标的药物设计合成,先导化合物发现应用基础研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系统和创新的成果:发展针对自噬靶标识别的新方法,建立小分子库,为基于自噬靶标的药物筛选提供了普适性高效工具;围绕自噬性死亡通路中原创药物靶标ULK1,BRD4-AMPK等首次设计合成多个小分子先导化合物并揭示其自噬调控相关机制,为基于自噬全新药物靶标及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奠定了科学基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国自然项目5项,在Chem Sci,J Med Chem,Autophagy,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刊物发表SCI论文多篇,总引超2200次,单篇最高引781次。申请发明专利8项,部分正实现临床转化和IND申报。入选四川大学“双百人才工程”计划,获第二十二届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
11. 潘景轩,中山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0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肿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临床医学分会常委。曾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工作8年(1998-2006), 2006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回国任中山医学院教授、博导,2010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肿瘤靶向治疗和肿瘤药理学研究,研究兴趣集中在肿瘤靶向药物耐药和肿瘤干细胞干性的调控机制及其干预,在J Clin Invest、Nat Commun、Blood、Cancer Res、Clinical Cancer Res及Mol Caner等专业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6篇,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课题。曾多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学科评议组专家。潘景轩教授担任《Molecular Cancer》(IF 15.302)副主编,《Theranostics》(IF 8.579)等SCI杂志编委。
12. 沈旭,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沈旭博士主要从事代谢性与退行性疾病的药靶与药物研究,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多项科研奖励和荣誉称号。目前担任Acta Pharmcol Sin以及PPAR Research等学术杂志编委。
13. 铁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子药理学。专注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分子靶点及新药发现。入选首批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十余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论文被他引8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参编的学术著作及教材共13部。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先后获得了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等科研奖励。
14. 王洪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烟台大学药学院院长,“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题组组长(PI)。主要从事肿瘤药理学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建立了基于MDMX、TRPC6、NTRK等靶点的药物筛选体系并发现了多个抗癌先导化合物,作为总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第二代NTRK小分子抑制剂(项目编号LY01018)的临床前开发并获临床批件。以通讯作者在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领域主流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3篇;申报发明专利15项,获授权11项。兼任中国药理学会海洋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SCI收录)》青年编委。
15. 王华,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科研副主任兼肿瘤免疫病区主任,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科技产业处副处长。曾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1999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2005年获药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酒精滥用与依赖研究所(NIAAA)肝病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肝损伤炎症与修复、肿瘤免疫,及相关药物研发。代表作发表在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Gastroenterolog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等。先后主持国自然项目共6项。担任Gene Expression: The Journal of Basic Liver Research 副主编(负责亚太地区)。2015年获安徽省青年科技奖和吴孟超青年奖,2019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2)。
16. 王立辉,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兴辽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2006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药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04年至2006年曾公派赴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药学院留学深造。2016年至2017年公派赴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分子药理系访学。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表观遗传学、肿瘤耐药和分子靶向治疗。曾先后主持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等10余项纵向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Molecular Cancer,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Drug Discovery Today,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等知名肿瘤领域期刊。研究成果曾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7. 王培,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博导,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副主任,教育部创新团队成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担任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入选国家优青、科技部863青年科学家、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重大计划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863项目、上海市科委创新重点项目等基金十余项。
18. 武大雷,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学术兼职包括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专委会青年委员和《药学学报》青年编委等。课题组主要研究重大疾病相关的靶标蛋白,如人体内的转录因子和微生物中的关键酶类。一方面利用结构生物学和分子药理学等方法,研究这些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揭示蛋白和配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配体调控蛋白活性的分子机理;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和搭建多种化合物筛选体系,发现新的靶向小分子,并进一步通过计算模拟和结构改造等手段,获得活性更好的新药先导化合物。相关成果以第一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eLife、MCB、ATVB等国际学术期刊上,谷歌学术H-指数23。
19. 杨烨,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理与毒理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整合医学教育分会理事、江苏省药理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等。先后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荣获第十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暨“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等人才类项目称号。从事多发性骨髓瘤靶标发现与干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 Blood、Leukemia、Cancer Research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迄今,共发表SCI科研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近300分;申请专利6项,获授权2项。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20. 姚红红,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东南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主任,药理学学科带头人,东南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长期致力于“神经炎症-非编码RNA-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3年)、中组部第11批青年千人计划(2015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20年)等人才计划资助,并主持其它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6项。近5年,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1篇,包括Circulation;Mol Psychiatry;Biol Psychiatry;J Neurosci等。担任江苏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和江苏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获得江苏省青年科技进步奖(2018年)。
21. 张健,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药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获得者。张健教授主要从事药物设计、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特别是精准靶标识别和First-in-class原创药物先导发现等方向做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以通讯作者在包括Nat Chem Biol, Sci Adv, Am J Hum Genet, Nucleic Acids Res, Chem Sci等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他引超过5000次,H因子为45,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内外专利13项(已授权6项)。受邀以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综述杂志Chem Rev、Chem Soc Rev、Acc Chem Res撰写变构药物机制与发现综述;常年担任Science、Nat Chem等70余种SCI期刊审稿人。先后获美国化学会Excellent Research Advisor、中国药学会生物医药创新奖、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锐人物、Roche Creative Chemistry Award和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等荣誉。
22. 张勇,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药理学研究。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青年联盟副主席,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任委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龙江学者青年学者。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等奖、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及参编教材7部。
23. 赵金存,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抗疫特岗。长期从事人类新发突发呼吸系统传染病致病机制及相关预防、治疗方法研究。取得系列国际领先成果,在国际上受到高度评价。迄今共发表SCI论文近80篇,累计影响因子近600、引用超过3500次,申请专利5项。作为牵头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
24. 赵远锦,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家优青,江苏省杰青,英国皇家化学会(RSC) Fellow。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科学院Science Bulletin、科协Research、Bioactive Materials、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等国产权威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于2006年获得东南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9年到2010年到哈佛大学David A. Weitz 教授(美国三院院士)团队学习;201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12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2014年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特聘教授,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7年入选“中国新锐科技人物”;2018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RSC)的Fellow、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青年科学家”;2020年获科技部“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支持(首席科学家)、并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仿生器官与器官芯片、微流控等。已发表SCI论文236篇,其中92篇发表于IF大于10的国际权威期刊,论文IF之和大于2300,被引用8500余次(H因子为47);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包括7篇Nature / Science子刊、5篇PNAS、以及17篇IF大于20的论文等;研究成果共申请专利102项,获授权45项,转让2项。

本次会议进行线上直播,会议当晚可回看,大家可扫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链接观看。
链接:https://play.yunxi.tv/livestream/2bffde3e0270463c9032a97d6288cbcf
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青年委员会
承办: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处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