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医学院杨烨/顾春艳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在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中科院一区/JCRQ1,IF:12.9)期刊在线发表,题为“Extracellular vesicle-mediated delivery of circp53 suppresses the progression of multiple cancers by activating the CypD/TRAP/HSP90 pathway”。该研究基于环状RNA(circRNA)在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聚焦于抑癌基因TP53的环状形式circp53(hsa_circp53_0041947),深入探索其在多种癌症中的治疗机制与递送策略。研究发现,circp53编码的功能肽circp53–209aa可独立于p53突变状态发挥作用,通过结合亲环蛋白D(CypD)并破坏CypD/TRAP1/HSP90复合物,从而激活CypD的异构酶活性,诱导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最终启动线粒体凋亡通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时,为提升circp53的靶向递送效率,团队开发了两种工程化细胞外囊泡(EV)系统——E7-Lamp2b-EVs和Her2-Lamp2b-EVs,该系统能高效递送circp53至病变部位,显著抑制MM和CRC肿瘤生长,并与化疗药物协同增强抗肿瘤效应。这一突破性成果拓展了circRNA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尤其为TP53突变型等高危难治性癌症提供了潜在的新型治疗手段和理论依据。
博士后余夕潮、丁平刚以及青年教师郭梦婕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杨烨教授和顾春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获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2020YFA0509400)、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中医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KYCX23_2190)及江苏省卫健委重点项目(K2024078)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12276-025-01506-0
2025年11月12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杨烨/顾春艳教授课题组在MedComm期刊(中科院一区/JCR Q1,IF:10.7)在线发表题为“Targeting the Liquid–Liquid Separation Region of c-Maf for Treating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s in Multiple Myeloma”的研究论文。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血液肿瘤,转录因子c-Maf不仅频繁参与MM相关的染色体易位,其自身亦具备发生液-液相分离(LLPS)的能力。尽管c-Maf因其转录因子特性长期被视为“不可成药”靶点,本研究提出干预其LLPS过程作为治疗新策略。通过系统的体内外实验证实,c-Maf可经由LLPS形成生物凝聚体,进而促进肿瘤进展。在机制层面,c-Maf的固有无序区(IDR)驱动相分离,并招募RNA聚合酶II,激活Mtbp/c-Myc信号通路。研究发现苯甲酰苯甲酸(BBA)可靶向结合c-Maf的IDR,破坏其LLPS过程,从而阻断RNA Pol II募集及Mtbp/c-Myc信号激活,有效抑制MM进展。该研究不仅揭示了c-Maf通过LLPS机制激活c-Maf/RNA Pol II/Mtbp/c-Myc信号轴推动肿瘤发生,同时验证了靶向相分离策略在治疗染色体易位相关MM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硕士生王泽、青年教师郭梦婕和博士后余夕潮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杨烨教授和顾春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41230)、江苏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攀登项目(BK20240003)、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ZD202203)、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co2.70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