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卫峰教授、张丽教授团队连续在草甘膦健康危害的早期预警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发布时间: 2022-12-09 浏览次数: 10

近日,我校姚卫峰教授、张丽教授团队联合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中科院一区IF13.352 /JCR: Q1)和Chemosphere(中科院二区,IF8.943JCR : Q1)在线发表草甘膦对人类潜在危害的多组学研究成果,以期为健康风险的早期预警和中医药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草甘膦类除草剂(GBH)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农药之一,然而目前关于人类长期接触草甘膦的潜在风险研究甚少。该团队对来自普通人群和化工厂工人约400份血清样本进行了代谢组学研究,显示草甘膦接触可显著扰动人血清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表明长期接触草甘膦后人体健康状况发生了变化,并且可能会进一步演变成多种疾病;筛选出苯甲酸、2-酮异己酸、α-酮戊二酸和油酸甘油酯等与草甘膦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研究为由草甘膦引起的健康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提供了反映人身体健康状态的信息,并有助于改善风险评估的卫生政策。研究成果以“The study of human serum metabolome on the health effects of glyphosate and early warning of potential damage”为题在线发表于Chemosphere上。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张秋兰和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昕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姚卫峰教授、单进军教授和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锋博士、朱宝立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在血清代谢组学研究中团队发现了较多脂代谢的扰动,为进一步提升低水平的特殊脂类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进行了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工人血清中115种脂质发生了显著扰动。利用偏相关分析进一步筛选了88种与草甘膦密切相关的潜在脂质生物标志物,其中5种(PC 16:0/18:2; OPC 18:0/18:2; OPC 18:0/20:4; OPC O-40:9CE 18:3)在评估和监测草甘膦暴露的健康风险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AUC=1),分析长期慢性暴露于草甘膦可能会对人造成慢性肝肾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潜在健康风险。研究成果以“Human serum lipidomics analysis revealed glyphosate may lead to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and health risks”为题在线发表于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博士研究生张锋和硕士研究生张秋兰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姚卫峰教授、单进军教授和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宝立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上述系列研究为后续利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开展中药复方的职业病防治和潜在的健康风险消除提供了依据。